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赖以生活的神话,每个人必须以自己的方式找到真正能让自己着迷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拒绝做这件事,他就不会找到,因为没有人能替他做这件事。
教育的价值和本质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件事。"
一、教育需要“不实用主义”
越是优秀的教育机构,越强调教育对人本身的完善。即使是公立教育机构,也依然把提高人民素质作为最根本的教育目标。
因此,实用主义哲学最为盛行的美国,在教育领域却非常地“不实用主义”:越是优秀的教育机构,教给学生的越是些“无用”的东西,如历史、哲学,等等;越是优秀的学生,越愿意学这些“无用”之学。
美国学生之所以基础差,和美国中小学的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美国教育界深受古希腊苏格拉底“产婆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教育是一个“接生”的过程,教师就是“接生婆”,人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是为了寻找“原我”以不断完善自身。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知识绝非他人所能传授,而是学生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自我领悟的。
所以,在美国课堂里——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教师很少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而是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写作的量很大,但很少被要求去背诵什么东西。
学校教育本应该是一个观察、发现、思考、辩论、体验和领悟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资料、得出结论的技巧和知识。虽然他们学习的内容可能不够深不够难也不够广,但只要是学生自己领悟的知识点,不仅终身难以忘记,而且往往能够举一反三。
而中国学校教育深受孔子“学而时习之”思想的影响,老师把知识点一遍又一遍地硬塞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不断地复习背诵,使之成为终身不忘的记忆。
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传统的人文经典教育或许是有效的,但对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而言,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比较扎实,但也因此束缚了思想和思维,丧失了培养创新意识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死记硬背、繁重异常的基础教育,令中国学生普遍地厌学、不喜欢思考、动手能力差。
二、认清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从教育的目的和教学方式出发,中国和美国关于“教育有效性”的理解可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如何把价值观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教育的全部过程之中。这是一个巨大挑战。因为统一的高考录取体制对基础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以及社会外部环境变化,教育的过程正在逐步被异化为应付考试训练的过程。
目前,这个过程正在向低龄化阶段发展。由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比拼心理,对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正在进入历史上最狂热焦躁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孩子从教育中不能享受到快乐,不快乐的时间一再提前。
教育提供给人们的,除了一张张毕业证书外,越来越难以使人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平和。反社会的行为越来越严重。
政府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下决心通过大学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来逐步扭转这一局面。然而,当下的社会舆论环境、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简单理解和忧虑以及缺乏信任度的社会文化心理,都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过程中对“选拔进程的负责度与选择结果的公正性”的非理性追求,进而加大了改革所面临的阻力并可能削弱改革的效果。
此外,正如储蓄不能直接转化为投资一样,上学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接受到好的教育,学生所具有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如何转化为提供创新思想的源泉和支撑,也是中国教育界所面临的另一个严峻的挑战。
我们之所以送孩子上学,并不是因为孩子必须要上学,而是因为他(她)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接受教育,是一个人为了实现人生目标而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让你认识到你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教育和社会的脱节
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做的事看似很多,但其实真正能做的,不过只有一件而已。
这件事就是一个人来到世间的使命。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件事。
这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在教育问题上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和上哪所学校,考多少分相比,知道自己未来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更为重要和根本的目标。回避或忽略这个问题,只是忙于给孩子找什么样的学校、老师,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提高学生多少分数,这些都是在事实上放弃了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责任。
实际上,一旦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从内心激发出无穷的动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数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对于人的成长而言,这种内生性的驱动力要远比外部强加的力量大得多,也有效得多。
什么才是教育的真谛?
我们每一个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生不是一场由他人设计好的程序游戏。
游戏只要投入时间和金钱,配置更强大的“装备”就可以通关,一旦通关完成,游戏结束,人生就会立即面临无路可走的境地。
人生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认识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像是远方的一座灯塔,能够不断照亮前方的道路。
结 语
我们每个人都是英雄,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我们都可以在“千面英雄”的循环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把工作当成修行,你就己经干掉了90%的竞争者。
认真工作着是美丽的。任何一个希望超脱烦恼、追求幸福的人,把工作当成修行,最终既能成就事,又能成就人。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赖以生活的神话,每个人必须以自己的方式找到真正能让自己着迷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拒绝做这件事,他就不会找到,因为没有人能替他做这件事。”
教育的价值和本质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件事。
对我们知道自己处在哪个阶段,心中有了希望就会充满能量,而能量是最为重要的,它不仅驱动每一个人去做各种事情,甚至组成了宇宙的一切。
你所意识到的是你自己的内在生活,同时也是历史的反映。
虽然,外部世界能从技术上带来力量,但却永远无法给予人类灵魂想要和需要的东西。
神话世界始终影响着现实世界,拥有同样神话民族,我们称之为自己人。世界想要达到真正的统一,需要有同样的神话,而这也是不可能的。
最令人感到有力量的能量在于,当你遍览世界,历经困苦与顿悟,你将会发现你与世界是一体的,你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就像是那句话所说的,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当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